上片→預洗→拋光→清洗→敏化→活化→鍍銀→鍍銅→烘干→淋底漆→底漆烘干→淋面漆→面漆烘干→
漆面固化冷卻→鏡面清洗→下片→檢驗→包裝。
(1)上片
將平板玻璃基片通過人工或機械吸盤置于上片臺上送入軌道,若是浮法玻璃,必須將上表面朝上。實踐證明,浮法玻璃下表面由于有大量的錫或錫的氧化物的存在根本無法鍍銀;根據軌道的運行速度保持基片間留有1~3 cm的間隙,以確保玻璃基片間或玻璃銀鏡間不發生碰撞,同時亦確保清洗水或反應殘液能
及時排除而不互相干擾。白底鏡玻璃顆粒
(2)預洗
用中性洗滌劑,最好是玻璃專用洗滌劑,將留在玻璃基片上的油污、人工手印和灰塵除去。
(3)拋光
使用拋光劑通過盤刷的拋磨,使玻璃基片上表面產生一個非常新鮮的表面,為鍍鏡打下良好的基礎。
(4)清洗
用滾刷和干凈的自來水去除玻璃基片上的拋光劑等雜物,用去離子水(
≥5 MΩ)進行最少3道清洗,使玻璃基片上表面有一個潔凈度非常高的表面。
(5)敏化
用敏化劑,一般用氯化亞錫溶液,均勻地噴在潔凈度非常高的玻璃基片表面,保留1 min左右,亞錫離子進入玻璃的硅氧網絡中與氧結合,使玻璃表面產生一個亞錫離子敏化層。
(6)活化
將活化劑溶液均勻地噴涂到有敏化層的玻璃基片上,亞錫離子將活化劑中的金屬離子還原成金屬原子,使玻璃表面產生一個活化層—— 貴金屬的薄膜,貴金屬為鈀或銀,在后邊的鍍銀過程中起催化作用。一般活化劑為氯化鈀和硝酸銀。
(7)鍍銀
根據生產線工藝技術要求,將一定量的新鮮的銀氨溶液和一定量的還原液同時噴涂到有活化層的玻璃基片上,經過2~3 min的氧化還原反應,銀氨還原液中的銀離子還原成金屬銀,沉淀于玻璃基片表面上形成
銀膜反射層,反應表示式如下:
Ag +R-COH→Ag↓+R-COOH (1)
根據我國銀鏡標準要求,玻璃基片表面上銀附著的含量應≥700 mg/m ,且均勻分布。
(8)鍍銅
將銅液(硫酸銅溶液)和還原劑(銅還原液或還原鐵粉水溶液)同時均勻噴涂于銀層上, 產生均勻的銅層,反應表示式如下:
Cu +Fe= Cu↓+Fe (2)
銅層既是銀層保護層亦是反射層的補充層,同時亦是銀層和漆層的橋梁層,根據我國銀鏡標準要求,玻璃基片銀表面上銅的附著量應在200 mg/m 左右,且均勻分布。
(9)烘干
鍍銅后的玻璃基片用去離子水將殘留的鐵粉、硫酸銅及反應殘液沖洗干凈,再用風刀吹去大部分殘留去離子水,進入60~90 ℃烘箱中,將玻璃基片上的殘留去離子水完全烘干,同時,通過加熱,銀層和銅層
更加致密,與玻璃基片的結合更加牢固。
(10)淋底漆
通過淋漆機將底漆均勻地涂布于銅表面。底漆含鉛,能很好地與銅附著,使得漆與金屬膜及玻璃基片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底漆不宜與人直接接觸。根據我國銀鏡標準要求,底漆的厚度應≥20 um。
(11)底漆烘干
根據所使用底漆的性質和工藝參數設定烘箱的烘烤溫度,使得底漆在淋面漆前達到表干的程度,為淋面漆做好準備。
(12)淋面漆
通過淋漆機將面漆均勻地涂布于底漆表面,面漆不含鉛可與人直接接觸。根據我國銀鏡標準要求,面漆的厚度應≥20 ,底漆和面漆之和應≥50 um。
(13)面漆烘干
根據所使用面漆的性質和工藝參數設定烘箱的烘烤溫度,使得面漆在烘箱的出口前達到表干的程度。
(14)漆面固化冷卻
使用高壓風刀、風機、風扇和冷卻水等方法將經過高溫烘烤的玻璃銀鏡進行冷卻,使得漆膜進一步冷凝固化,為下片裝箱做好準備。
(15)鏡面清洗
此道工藝是將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由于水或溶液濺射或由于其它原因留于鏡面的銀、銅、漆等用三氯化鐵
溶液和水清洗將他們除去。
(16)下片
用人工或機械吸盤將生產的銀鏡從生產線上取下。
(17)檢驗
通過儀器或人工檢驗員對下片的銀鏡進行生產檢驗,檢出那些鏡面有結石、氣泡、劃傷、玻筋、疙瘩、透漆及鍍層不符合銀鏡標準的不合格產品和殘次品,這是根據銀鏡標準要求必須進行的常規出廠檢驗。
(18)包裝
通過出廠檢驗合格的產品,根據銀鏡標準要求進行包裝入庫。